有人認為,人生在世,須得做些對自己、對別人有普遍意義的事情,所以,終其一生勤奮耕耘,孜孜不倦。
有人認為,人生苦短,就是得尋找美好感覺,因為那一刻短暫的美好感覺,抵得上一生辛勞所追求的意義。
前者認為:死,有輕於鴻毛,重於泰山。其言之意,即是暗示選擇重者。自身的價值是通過努力所創造的意義,甚至是為他人創造的意義,堅持不懈,對世界做出貢獻。選擇前者,生命是否精彩,完全決定於生命過程中所做的事對他人或對世界所帶來的意義。
後者認為:人如果在死之前,沒有真正體驗人世間的萬事萬物,每時每刻沒有好好地為為自己的感覺負責,那是多麼的可惜和多麼的對不起生命。努力為了感覺而生活,每天願意嘗試新鮮的事、物,不相信別人所說的感覺和價值觀,只願意相信自己親身經歷後的感受。也許所做的事情對別人有意義,也許沒有,就端看所做的事是否為自己帶來美好感覺。選擇後者,生命是否精彩,完全決定於生命過程中所做的事對自己的感受。
哲學普遍上把前者定為理性主義(Rationalism),把後者定為經驗主義(Empiricism)。
我看了以上的這兩種取向,那我又是哪一種人呢?或者應該說我現在是哪一種取向?過去是哪一種取向?未來又將會是哪一種取向?
你是哪一種取向?你未來將會是什麼取向?
備註:以上感想來自於一部電影—《白蛇傳說》的觀後感,我想法海大概就是選擇前者,而素素則選擇後者。當然素素是後者中較為極端的一種(即不在乎對他人造成的影響和傷害)所以,我想假設普遍的後者為不極端的。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