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1月18日 星期五

看書與閱讀評論


我發現,把一本書看完,並不難;難的是,如何把書好好“消化”,並找出書中值得借鑒的部分。為了達到後者的效果,寫閱讀評論就是其中一個不錯的方法。這也是為什麼寫閱讀評論成為研究所的多數的課當中,教授時常交代的作業。雖然如此,還是會有許多研究生不懂為什麼要寫閱讀評論,常常為了要交(閱讀評論)而寫。至少我對待閱讀評論的態度在昨天之前都是如此,常常不知為何而為之。一直到昨天,我寫完第一篇自己想讀的書《決定未來的10種人》的評論後,才發現原來閱讀評論的目的就是如此。

除此以外,我還發現,許多人寫了閱讀評論,卻有點孤芳自賞的感覺,覺得做這回事沒有什麼特別的效果(地球也一樣在轉動,哈哈~),所以也就越寫越少,最後索性就不寫了。所以,我想到一個方法,就是在自己的Blog上寫,然後轉貼到自己的Facebook首頁上,把自己當着是《開卷八分鐘》的梁文道在介紹書。這樣一樣,不但可以持之以恆地讀和寫(因為每天都會開Facebook看到這個消息,而且偶爾一個“贊”"Like"就是你個人的提醒和推動力咯。

因此,我想到的是,也把這個學期必修課所讀的書,也在這裡分享。


閱讀分享:《透視質性研究》
 
 這本書是質性研究的推薦書,適合想了解質性研究或想了解“人”的人。

這本書有18篇的分享文章,由19位研究者所寫關於自己的親身經歷(其中有一篇是2個人一起完成的)。我希望接下來,我將利用18次的篇幅來完成這本書的閱讀評論。

我想從第15章開始寫。第15章的題目是《幼兒場域之協同研究與不太協同的研究之反思》(英文題目為Reflections on Collaborative and Not-So-Collaborative Research in Early Childhood Settings)

為什麼從這一篇開始?主要是因為這一篇描述了一個新手研究者(俗稱菜鳥)在進行第一次研究時面對的情況。除了新手研究者之外,我也認為這篇文章非常適合職場新手,尤其是職場新手管理者來看看。我和幾位同學在討論時都發現,原來我們都走過和作者一樣的路。所以,這篇應該是新手,尤其是新手研究者或新手管理者必看!

這一篇主要描述Marsh和Swadener都是大學裡教育學系的研究者(教授和碩士研究生)。她們的研究對象主要是幼兒園的孩子和幼教老師。其中,Marsh描述她在第一次進行課室研究時面對到與合作夥伴的衝突和矛盾,包括合作夥伴對他的戒心和不信任,尤其是當Marsh和合作夥伴其實是一種研究者和被研究者的差異關係時。Marsh坦承這是因為她沒有在開始進行研究前主動接觸她的研究夥伴。雖然她過後採取亡羊補牢的方法,但始終效果不佳,畢竟裂痕已經造成。至於另一位作者Swadener則分享她如何通過Marsh的經驗,了解到研究者必須小心翼翼地在修理老師(teacher-bashing)過度美化研究結果之間走鋼索。最後她們始終相信,在教育領域裡,只有當學校老師與大學研究學者,以雙方相互交織的需求與興趣為基礎的前提下,發展出協同研究(collaborative research),彼此傾聽、互相尊重、對於改革也能保持開放接受的心態時,學校裡的老師及更重要的學生的福祉才能得到長足的推進

 這些情況,在擁有高學歷背景的管理人員(不管是什麼領域)和豐富經驗的被研究者(或下屬)共處的場合都會出現。如何引領下屬向着管理者認為正確的方向前進,是相當考智慧的功夫。我自己也曾經面對這種情況(雖然當時的我並不具備相當高的學歷)。

在討論環節中,老師和我們分享道,要達到引領的效果,可以採用2種方法。第一種是借助資源或背景,也就是利用自己身後具權威的資源(如指導教授或曾經拜師的老師)。第二種方法就是本身必須帶著富有自信的精神面貌來進入場域讓對方相信你的確是專家)。被研究者(或下屬)相信你的話,就會願意跟著你的方法。而你的方法的確帶來成效時,大家自然就會繼續和你前進而繼續良性循環下去。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