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5月26日 星期六

陸生來台與高教產業的迷思


剛出席了在商學院的《陸生來台與高教產業》的論壇。所有與會的發表人都讓我聽到對高教產業(高教是產業嗎?)的看法。我想先提提最遲來,但也最突出的立法院副院長洪秀柱。她唯恐台下出席者會指責她沒做事(她先問現場有沒有陸生,大概就是這個用意),一上台就七情上面、手舞足蹈地描繪她在立法院如何"大力維護"陸生來台的法案、如何在賴清德等立委的反對下“努力通過”陸生來台的法案。我想說,我不是來看誰的功勞最大,我是想听你對陸生來台的看法和你接下來會採取的步驟(後者最重要) ==!!! 

會上大陸學生問了許多問題。雖然我不是陸生,可是我也想說說我的看法。準備好問題後,主持人說沒有時間了,我只好把我的問題po在這裡。

我先自我介紹,我是教育系碩士班的學生,也是在這一波教育與政治角力中,為了不要形成歧視陸生,而在學費上被拉進來同等對待的外籍生之一。許多人聽到我是外籍生,就會問我一個問題“你畢業後會留下來工作嗎?”(真的很多人問~)我都是說:“我不太確定”(雖然我老早打算在馬來西亞教書一輩子,只是因為這是2年或更多年後的事,誰知道會發生什麼事啊~)

我想問的問題是,為什麼台灣看待外籍生來台和看待陸生來台竟然有這麼大的區別?外籍生已經來台好多年了,一直都沒有爭議?我認為,除了政治上意識形態的固著之外,還有另一個問題值得討論。針對意識形態的固著,即認為沒有納稅的陸生不應該享有台灣納稅人的資源,現場的發表人和聽眾都有用一個很好的例子來反駁了-即台灣學生也一樣到外國享有別人的資源,這是全球化/世界村必然的現象。

另外一個我認為值得討論的問題是:台灣是否對中華學術存有不自覺的自卑感?當來自西方或日韓國家的外籍生要到台灣留學,台灣表現出來的是無比的歡迎。可是對同樣使用華文的大陸,竟然會有這樣的反應!

文化因素與學術因素
首先,以我一個外籍生來看,會出國留學,一般上有著2種因素(這裡不包括經濟因素如學費便宜與安全因素如自身留在自己國家不安全而決定到其他國家等其它因素)。第一個是文化因素,即希望體驗異國文化來豐富對該國文化的理解。第二個是學術因素,即希望往該領域學術水平相對先進的國家來學習與提升學術方面的造詣(比如哲學或法學都向往德國去)。以台灣來看,如果想要多招收因為文化因素而來的學生,可推出長期學位課程(如現在進行中的華語文教學學位)和短期課程(華語與文化學習課程)。通常因為文化因素而來台就學的學生,都是來自非華語源流國家的學生。如果有關學生因為學術因素而選擇來台的學生,則『必須』是來自華語源流或個人事前自行學習與熟悉華語文化的學生。這兩者當中,我認為前者能通過初階的的交流(即通過翻譯、相互學習語言來達到語言與文化的交流與交融),後者則能更上一層地達到高階的交流(學術理論的交流、提升與創新)。非華語源流的外籍生來台可達到了前者的初階交流,這一方面可以通過這幾年來台灣的文化與各方面的發展可見一二。

那,陸生來台大部分會因為哪些因素呢?我認為,以文化來說,兩地差異不大(雖然台灣以故宮博物館的館藏等來指出台灣相對保有更多的中華文化,可是中國大陸遍地都是歷史,一不小心隨便一片土地下就挖出幾千年前的古物),所以我認為陸生來台的原因主要是因為學術因素。這個因素也通過我和陸生的交談中確認了一些(我的室友是陸生,室友的陸生朋友),包括法律系的學生希望來學習民主國家的法學來為將來的中國法制進行建設與改進(我個人也是因為台灣多元的教育文化而吸引我到台灣來學習我認為是全亞洲最先進的另類教育(alternative education)

語言、學術研究與創造力
資料取自:www.nobelprize.org
既然陸生來台主要是因為學術因素,那台灣可以通過陸生來台學習而讓學術得到提升與創新(最起碼有學位論文的發表)!難道沒有人看到這一點嗎?非也非也~我認為不是沒有人看到這一點,而是大家都知道,只是不好意思提出,因為大家比較關心能不能用英文來發表並獲得刊登在SSCI, SCI, EI的期刊。這個就是我前面所提出的“對中華學術的自卑感”。簡單來說,就是大家認為用英文來進行學術研究或撰寫學術論文,比起用華文來得國際化或“高級”。比起來,日本似乎不在意這些,而繼續使用日文來進行學術研究。那,日本有沒有因為沒有那麼“國際化”而失敗呢?不曉得,我只知道我查了nobelprize.org發現日本曾經有16個諾貝爾獎得主華人世界,即中國大陸加台灣加起來只有6(網站顯示9個,可是要扣掉3個在中國出生的瑞士人、日本人和美國人。其實,嚴格來說還得再扣掉不知道多少個在美國做研究的,唉~)。


所以,我認為學術研究,必須要建立在一個基礎上,即鼓勵學術界使用一種當地最精通的語言來進行學術研究。因為語言的使用,可分為初階的日常溝通和高階的知識建構。而且,每個人必須先經過一段長時間的初階使用,才能進一步使用高階的語言來進行知識建構與創新。那,如果只是使用本國的語言,會不會導致閉門造車、夜郎自大或坐井觀天呢?我認為真正有研究精神和興趣的研究人員,會在發現自己的不足,且覺得某一個國家的技術或水平值得他/她參考,他/她會主動通過各種方法來得知有關資訊(如自己學該國語言或通過翻譯等)。

換句話說,招收陸生來台,能達到的交流絕對比招收不諳華語的外籍生來台所能達到的交流層次來得高許多。畢竟,大家不會有很大程度上的語言障礙(大家都知道什麼叫量子),只會出現少許的語言文化差異(比如不知道台灣說的murmur是什麼意思)。我認為,這種高階的學術交流絕對能讓兩岸的學術水平得以提升,逐步創造知識,並開創屬於中華學術明亮的未來。

總的來說,想要達到文化交流,可以繼續並擴大招收不諳華語的外籍生。但是,想要提升中華學術的水平和創造力,就必須開放熟悉華語的陸生來台學習。當然,所謂的開放,也包括了不會設定一些“三限六不”、“六限十二不”的措施,讓每個學生在生活安定的情況下自由開放的進行學術研究。


後記:不知不覺,竟然用了2000多字的篇幅來表達。還好我沒有在論壇上發表,不然我想我不會私下整理出這麼長的文章,或許也會讓主持人要求我問重點就好。